說起壁紙,其實它唯一的作用也就只是裝飾一下牆面,讓牆面不會那麼單調,除此之外

,便好像一點作用也沒有了。文藝復興的時候,壁紙取代了昂貴的掛毯;而在現代,

相信接下來要介紹的這些有趣的壁紙,應該也會漸漸取代過去那些只有單一功能的壁紙了。





像是這個荷蘭設計師設計的能當成行事曆來用的壁紙,倒是相當方便,不過寫起來應該也很累人吧,但是若能持之以恆地紀錄下來,等到一年的尾聲時再來看看這片牆,相信也是很有成就感的。







而這款便利貼壁紙的創意真的太出色了,把便利貼當成馬賽克舖滿整面牆,每個便利貼方塊都含有4張顏色由淺到深的便利貼,最後一張是紅色的。每當撕下一張便利貼,整個牆也會跟著變化,形成「像素」的效果,除了實用性外,裝飾效果也相當不錯,而且最重要的是,不單調。
若是撕得有創意的話,這面牆可是會相當精彩的。









這款壁紙則是把牆面變成了一個遊戲空間,有迷宮、猜字和五子棋,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數獨?
而且這款壁紙也會隨著使用方式而改變,形成獨一無二的裝飾效果。





而這款壁紙能夠讓小孩子光明正大地在牆上著色,整面牆就是巨大的著色本,不過相信應該很少有父母願意使用這樣的壁紙吧。







瑞典設計師將壁紙變成了一個個相框,只要把照片貼進去,整面牆就是一個展示空間。





接下來這款壁紙則是通過特殊的油墨,會在燈關上時漸漸開始發光,這種墨水會在有光時吸收光源,

等到室內空間變暗再慢慢釋放出來,當你漫步於漸漸散發出光芒的黑暗中,相信應該是很有情調的,

而且也相當符合現在節能減碳的概念。






這款壁紙也是會發光的,不過跟前面那款不一樣的是,荷蘭設計師直接將這款壁紙設計成一個光源,

關燈時壁紙就會發光,開燈時壁紙則看起來完全正常,這種有趣的設計讓壁紙也成為了燈具的一員。 





隨著溫度的升高,這款使用了感熱墨水技術的壁紙裡的花也會慢慢地綻開,倒是很有春暖花開的意味。





而這款叫做「touch me」的壁紙則是會感應人的體溫,讓你可以透過手掌的溫度在牆上作畫,不過當牆面又回到室溫後,所有圖案又都會消失不見了。





這款壁紙的名稱很有趣,叫做「walls with ears」隔牆有耳。
隨著空間裡的聲音變大,壁紙也會慢慢開始發光,這款壁紙探討了人類行為與空間的關聯性,讓壁紙不僅僅只是一種裝飾材料而已。





英國設計師所設計的這款壁紙頗有維多利亞時代的味道,不過這些美麗的花朵圖案可都被隱藏在一層銀箔之下,

若是想擁有美麗的壁紙,那可還得把它們「刮」出來才行,就像玩刮刮樂一樣,不過要刮到什麼程度,表現出怎麼樣的牆面,

選擇權還都在於使用者身上。




如何挑選壁紙是一門大學問,因為壁紙可不像家具一樣還可以不時地汰舊換新,往往就是選了便再也不能更改,

這時候,這些能夠時不時變換樣貌,而且還能發揮自由創作的壁紙,相信應該是很多人的好選擇了。

 

原文網址:http://lakeforestdesign.pixnet.net/blog/post/31935906-%E5%BB%BA%E6%9D%90%E2%80%A7%E7%9F%A5%E8%AD%98%E2%94%82%E7%95%B6%E5%A3%81%E7%B4%99%E4%B8%8D%E5%86%8D%E5%8F%AA%E6%98%AF%E5%A3%81%E7%B4%99

arrow
arrow

    qwe05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